近日,我院消化內科獨立完成了一例食管靜脈曲張結扎術。今年40多歲的戴阿姨,患有慢性乙肝20多年,由于初期沒有重視,一直未正規治療,一年前因出現納差、乏力,在中醫院診斷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償期,醫生告訴戴阿姨,肝硬化一旦進入失代償期,病情很難逆轉。果然,這一年多來戴阿姨反復出現納差、乏力等癥狀,并于日前出現嘔血、黑便,被救護車送到我院消化內科住院治療,經化驗,戴阿姨的血紅蛋白只有6克多,只有正常人一半左右。
消化內科呂翠葉主任及湯衛鋒副主任非常重視,立即組織全科醫生進行了詳細的病例討論,一致認為,患者有明確的“肝炎——肝硬化”病史,考慮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大,此類出血通常較為兇猛,有急診內鏡下止血的指征。于是在初步輸液、藥物止血后,由湯衛鋒主任和助手陳迪青主治醫師操作,在入院后第二天為戴阿姨進行了急診胃鏡,胃鏡證實,患者的食管內有幾條明顯曲張的靜脈,湯衛鋒主任當機立段,對患者實施了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結扎術,由湯衛鋒主任和陳迪青主治醫師操作,術后,戴阿姨出血停止,病情很快得到了穩定。
據湯衛鋒主任介紹,我國是一個乙肝和肝硬化發病率很高的國家,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通常起病急,出血量大,藥物止血困難,病情兇險,是肝硬化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也是肝硬化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作為消化系統疾病的難點之一,消化內科進行了刻苦的技術攻關,先后選送科室精兵強將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學習,終于拿下了這塊“硬骨頭”。同時,這也標志著,我院成為株洲市第二家能獨立完成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結扎術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