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株洲縣某醫院轉至株洲市二醫院呼吸內科的一位69歲男性患者,差點被錯長進氣管內的脂肪毀了一側肺。原來該患者近二個月日常活動即感明顯呼吸不暢,胸部CT增強檢查提示其左肺完全萎縮,左側主氣管內有一3.5 X1.2厘米的腫瘤占位(考慮為良性腫瘤),這意味著患者左側肺部功能暫時已喪失。呼吸內科介入團隊在劉和平主任組織下進行了認真討論,認為患者氣管內腫瘤良性可能性大,只要將患者氣管內腫瘤削除,就可達到緩解病情的目的,患者左側肺部功能也有望基本恢復。削除氣管內腫瘤的方法有經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病人痛苦較小、創傷較少,費用較低低,風險相對較小。經和患者及家屬溝通后,決定實施這種方案,即通過支氣管鏡介入治療腫瘤。主管醫生王瓊立即安排了全麻下支氣管鏡介入診療術,經鏡下檢查發現左主支氣管有一超大的黃色圓溜溜的球形腫瘤,完全堵塞了左側主氣管,用電圈套多次套切沒有成功后,改用電刀、鈥激光反復熱消融,配合CO2冷凍反復凍切,將氣管內腫瘤清除,并從患者左肺吸出大量膿痰,病人麻醉蘇醒后,頓感呼吸順暢,術后一周復查肺部CT,發現患者左側萎縮的肺已基本膨脹。腫塊送病理檢查后最后診斷為“脂肪瘤型錯構瘤(良性)”。
株洲市二醫院呼吸內科開展的呼吸內鏡介入治療歷經五年,從最初對少數技術的認識和應用,到對介入呼吸病學大部分技術的認知和熟悉,對高、精、尖技術的挑戰。目前,株洲市二醫院呼吸科開展的內鏡介入技術項目對惡性腫瘤(原發或轉移性)造成的氣管阻塞,通過冷凍、高頻電、氬氣刀、鈥激光、支架植入等綜合治療可以達到快速緩解呼吸不暢,為日后的腫瘤放化療及其它綜合治療創造良好的條件,使不治之癥有望成為慢性病,達到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